心电图的测试
日期:2014-05-27 09:54:52  浏览量:916

课次

第4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课题

心电图的测试

课的

任务

1.  学习心电图波形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2.  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测试方法及测量,难点是心电图分析及其生理意义。

 

 

 

 

 

 

 

 

 

 

 

 

 

 

 

 

 

 

 

 

 

 

 

 

 

 

 

 

 

 

 

 

 

 

 

 

 

 

 

 

心电图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10分钟)

1、实验目的:

(1)理解心电记录的基本原理;

(2)认识心电图主要成分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分析各波的时间、电压、形态以及主要的间期;

(3)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心肌在发生兴奋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电位变化,这些电位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导到全身。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把这些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就能得到心电图形。

二、实验仪器   (10分钟)

北京福田FCP全自动心电图分析仪,导电膏(生理盐水),消毒棉球。

三、实验步骤  (50分钟)

将全组学生分为3小组,每6-7人一组,分别进行实验。

1、心电图记录的操作步骤

(1)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5分钟。

(2)让受试者静卧检查床上,放松肌肉。在手腕、足踝和胸前安好引导电极接上导联线。为了保证导电良好,可在放置引导电极部位涂搽生理盐水或少许导电膏。导联线的连接方法是:黄色—左手,红色—右手,绿色—左足,黑色—右足(接地),白色—心前导联线。

(3)校准:通电后,调节记录笔尖至中线,然后输入1毫伏标准电压,观察记录笔尖是否恰好移动1厘米(记录纸上为10小格)否则用校准旋钮调节之。

(4)记录:旋转导联选择器至所需各导联,此时即见记录笔随心跳波动,开动记录纸走动开关,记录笔即在均匀走动的记录纸上画出心动电流曲线(心电图),依次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3、V5导联的心电图,剪下心电图记录纸进行分析。

2、心电图测量与分析

(1)波幅和时间的测量

①波幅:当1毫伏的标准电压使基线上移10毫米时,纵坐标每一小格(1毫米)代表0.1毫伏。测量波幅时,凡向上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上缘测量至波峰的顶点;凡向下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下缘测量至波谷的底点。

②时间:心电图纸的走速由心电图机固定转速的马达所控制,一般分为25毫米/秒和50毫米/秒两种。常用的是25毫米/秒,这时心电图纸上横坐标的每一小格(1毫米)代表0.04秒。

(2)在心电图记录纸上辨认出P波、QRS波群、T波和P—R间期、Q—T间期,进行下列项目的分析。

心率的测定:测量相邻的两个心动周期中的P波与P波的间隔时间或R波与R波的间隔时间,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求出心率。如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距显著不等时,可将五个心动周期的P—P间隔时间或R—R间隔时间加以平均,取得平均值,代入公式:

           心率=60/P—P或R—R间隔时间(秒)

通常不必计算,可以“自R—R间期推算心率表”直接查得。

心律的分析:心律的分析包括:主导节律的判断,心律是否规

则整齐。

有期前收缩或异位节律出现。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是:P波在Ⅱ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P—R间期在0.12以上。如果心电图中最大的P—P间隔和最小的P—P

间隔时间相差在0.12秒以上,称为心律不整齐或心律不齐。成年人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率为60~100次/分。

心电图各波段的分析:测量Ⅱ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时间和电压,并测定P—R间期和Q—T间期的时间。

四、结果评定  (20分钟)

   1、对比表格比较自己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时间、电压、形态。

2、测量有无窦性心律不齐现象,并分析原因。

3、依公式测量心率。

 

 

本节课重点学习心电图波形的测量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

 

 

点击数:916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