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
推 荐 学 校 南昌理工学院
课 程 名 称 运动生理学
课 程 类 型 □公共基础课 V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体育学
课 程 负 责 人 吴纪饶
填 报 日 期 2014年5月16
二○一四年五月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
课程负责人 |
吴纪饶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46.11.11 |
最终学历 |
本科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
学 位 |
|
行政职务 |
院长 |
|||
所在院系 |
体育学院 |
|||||
通信地址(邮编) |
南昌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邮编:330044 |
|||||
研究方向 |
运动生理学原理 |
|||||
教学情况 |
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
|||||
一、主讲(含实验)课程 运动生理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节,5届300人; 运动解剖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节,2届80人 二、主持教研课题 主持2012年省教研课题1项。课题名称:民办高校建构主体教育模式的研究。来源:省教育厅。年限:3年。 三、教研论文 1.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格局及其发展的研究,2011.10全国第七届体科大会报告 2.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及其发展途径的研究,2012.10西安国际学校体科大会报告. 获大会二等奖, 全文由英国World Academic Press正式出版发行(英文版),获ISTP检索。 四、出版教材 1.参编,运动生理学(国家+一五规划教材,获国家精品教材一等奖),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参编,运动生理学(国家+二五规划教材),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主编,大学生营养与健康,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主编,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
学术研究 |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 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 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
|||||
优秀运动员心理特质与竞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省体育局,3年,指导教师。 复方白蚁制剂抗运动性疲劳的推广应用研究,省体科所,3年,指导教师。 二、学术论文 1、模拟微重力对改良纤维蛋白胶软骨细胞复合物培养影响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5) 通讯作者 2、高校学生应急避险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9(31) 通讯作者 3、普通高校开设意外伤害现场急救公选课的研究《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6):148-149通讯作者 4、关于“体质健康”术语及其现行测定与评价体系的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通讯作者. 5、身体锻炼干预对民办学校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教育科研,2011年5月。通讯作者。 6、民办学校留守儿童体育兴趣培养的实验研究。教育科研,2011年6月. 通讯作者 |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 职务 |
学科专业 |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
签字 |
吴纪饶 |
男 |
1946.11 |
教授 |
运动生理学 |
教学与实验指导 |
|
|
黄文英 |
女 |
1966.10 |
教授 |
运动生理学 |
教学与实验指导 |
|
|
陈宏贞 |
女 |
1983.09 |
讲师 |
运动生理学 |
教学与实验指导 |
|
|
张保平 |
男 |
1954.12 |
高级实验师 |
运动生理学 |
实验指导 |
|
|
课程团队整体素质及青年教师培养 |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知识结构:具有博士1人,硕士1人,学士学位1人; 教授3人,讲师1人。职称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清晰。 2、年龄结构:50岁以上2人, 40岁以上1人,30岁以上1名, 老中青结合,中青年为主。 3、学缘结构:华东师大、江西师大、上海体院、武汉体院各1人。 4、师资配备:师生比例约1:20,师资配备合理。 近五年引进2位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学习新知识,安排进修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在教学能力的培养,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导师,对其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引导新教师积极参与研究项目与实践,强化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课程组教师陈宏贞2009年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12年晋升为讲师,先后被评为优秀上课教师、优秀教师,并获得2012年度说课比赛三等奖。
|
||||||
教学改革与研究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学团队成员主编、参编数部教材,参与多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发表了多篇教学研究论文,修改了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2011年建立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黄文英成果: 1、运动干预对负性情绪刺激SD老年大鼠皮质酮、TNF-α、CRP。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44-46. 第一作者。 2、运动干预对负性情绪刺激SD老年大鼠免疫球蛋白、应激激素的影响。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9年。第一作者 3、大强度运动及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血清IL-1β、IL-2、IL-6含量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1):93-95.第一作者。 4、构建影响免疫功能的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不同应激源刺激差异比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1):10308-10311. 第一作者。 陈宏贞研究成果: 1、2008年本人研究生课题《按摩对受损骨骼肌胞浆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2、2009年本人研究生课题《按摩对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bFGF表达的影响》 3、《按摩对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bFGF表达的影响》发表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0年01卷05期。 张保平成果: 1、Cdhl The 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 or cyclosome (APC/C) cofactor. Inhibit trophoblas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2010, A类(ISIP),第一作者。 2、High fatty acids modulate P2X7 expression and IL-6 release via the p38 MAPK pathway in PC12 cells. 2013, A类 (SCI) 并列第一作者 3.2011年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五排名。 |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
我院创办于2001年,依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要求,运动生理学一直是我院所设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共64学时;课程教学大纲、教材使用等执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拥有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专任教师由最初1人增至4人,已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2012年我校本科教学接受教育部的合格评估,课程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地位得到加强,被明确为学科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加强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要求上更突出运动生理学应用篇的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同期完善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建设,引进一批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如血红蛋白仪、肺活量测试仪、台阶试验仪等设备价值数10万元,基本满足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课程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让学生随时了解到本学科研究的动态、最新研究成果,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另外,积极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本课程在2013年被学校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围绕“质量工程”建设要求,本课程积极转型升级,努力朝“资源共享课程”目标努力。本课程教学团队做了以下工作: 1.完善学院网站“精品课程”栏目,初步形成了课程资源共享窗口; 2.对照部颁课程“指导意见”,结合社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3.配合课堂教学,推出课程教学PPT,学生可通过上网,浏览教学过程,加深课程知识理解; 4.建立课程网上题库,学生通过上网,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建立课程网上疑难解答,有效实行“教学互动”。 |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发生反应与适应规律,揭示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为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运动生理学课程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实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3部分。 “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部分是课程教学的主要部分,占40学时。该部分以经典“器官生理学”为教学体系,讲述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及其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而组织教学重点是肌肉生理、呼吸循环生理和神经生理。 “实用运动生理学”部分,从“整体生理学”出发,讲述运动能力发展与变化的生理学原理,是健身运动生理学和竞技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教学内容涉及大量运动生理学研究成果,是启发学生科学从事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理论基础,占24学时。 “运动生理学实验”部分,旨在解决课程教学的方法学问题。因学时限制,实验内容穿插到前2教学部分中,要求学生掌握若干常规人体及运动生理指标的测量与评价,设计有“最大吸氧量测定” 和“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 等综合实验内容。 课时安排: 绪论 (2学时) 肌肉的活动 (6学时) 呼吸与运动 (4学时) 血液与运动 (2学时) 血液循环与运动 (6学时) 胃肠道和肾的功能与运动 (2学时) 能量代谢与运动 (2学时) 内分泌与运动 (2学时) 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 (6学时) 运动训练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5学时) 肌肉力量 (5学时) 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 (6学时)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 (2学时)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4学时) 女性与体育运动 (2学时) 环境与运动 (2学时) 体适能与健康和运动处方 (2学时) 身体组成、肥胖和运动减肥 (2学时) 老年人与健身运动 (2学时) |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1.教材的建设优势 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生理学》系列国家规划教材。课程负责人为该教材参编者之一,《运动生理学题解》第一主編,具有能较好把握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指导纲要、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等)优势。 2.扩充性资料建设丰富 借助校图书馆购置相关专业图书资料800余册,供师生查阅;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提供与该课程有关的课外文献资料供学生参考;同时还经常从网上查看有关信息,不断扩充有关知识。课程文献资料建设丰富。 3.实践性教学环境较好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包括运动生理学实验室、体质健康测试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保健康复实验室等。为了使本课程的实验与运动实践结合更紧密,实验内容更全面,实验室不断增添新的仪器和设备,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实验的条件。实验室面向师生全天候开放,给学生提供了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 4.网络教学环境得到提升 学校的宽带网已进入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建立的课程网站,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将课堂从课上延伸至课下,做到对学生的信息式教学培养。另外,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有关运动生理学的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成果等信息,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 5.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拥有5个教育实训基地。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对接作用,有助于学生将课程理论与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活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
基本资源清单 1. 邓树勋等主编,国家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乔德才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 吴纪饶等主编,《运动生理学题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 南昌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网站《精品课程》栏目: 1) 部颁《运动生理学教学指导纲要》; 2) 南昌理工学院《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3) 《运动生理学教学课件》; 4) 《运动生理学》题库; 5) 南昌理工学院《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 6) 《运动生理学》教学疑难解答. 5. 南昌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网站《体育知识集锦》栏目 6. 南昌理工学院体育实验中心. |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1. 教学拓展资源及使用 1)教育部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华南师大体育学院) 链接; 2)卫生部精品课程《生理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链接; 3)高等教育图书网: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学》电子图书; 以上拓展资源为课程建设借鉴。 2. 实验室拓展资源及使用 1)与校部航天运动护理实验室合作, 制定航天作业人员前庭功能训练方案; 2)在国家航天科学实验中心指导下, 建立低压舱, 观察与研究缺氧状态下人体运动能力变化及其解决方案。 突出学校依托航天工业办学优势, 逐渐形成本课程建设特色。 3. 网络拓展资源及使用 1)完善《精品课程》栏目, 增加学生点击量, 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功能. 2)正确处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关系,研制网络考核与评分软件,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3)建立网络评评学系统,深化课程教学督导制度。 |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在2012年11月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评估检查期间,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专家好评。校内督导组对本课程多年来一直评价较高,在学校里,本课程也受到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 在近三年的学生教学评价中,本课程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学生普遍认为:运动生理学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具有前沿性,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善于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经常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最新专业信息。近三年来,学生对该课主讲教师课堂评优中均达优秀水平。 运动生理学课程很受学生欢迎。部分学生评价:由于是体育生,基础知识匮乏,刚开始比较枯燥,不容易听懂,难理解,但是多媒体授课之后,感觉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在体育实践中非常有用;另外运动生理学老师知识渊博,能够把最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开拓了视野,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好运动生理学的兴趣;教法生动有趣,培养我们自主创新式的学习方法,增加了教学实践和校内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体育生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运动生理学,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成为体育方面的有用人才。
|
7.学校政策支持
多年来,学校将课程建设视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出台《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教务处教[2010]28号),《南昌理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规定》(教务处教[2011]23号)等文件,对精品课程建设总体规划、申报与评审、过程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经费使用等做出明确规定。 为鼓励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积极性,学校还制定了如下具体政策: 1.国家级精品课程每年项目经费60000元,一次性奖励课程组20000元。市级精品课程每年项目经费40000元,一次性奖励课程组10000元。校级精品课程每年项目经费20000元,一次性奖励课程组4000元。 2.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等同于同级别科学研究课题,减免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科研工作量。 3.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给予优先考虑。 4.为协助教师制作课程网站,学校成立了精品课程录像工作组和精品课程网页制作组,由教务处牵头,相关学院配合,制作课程录像,搭建教学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5.学校网络管理中心购买专用服务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
8.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4.申报课程入选后,学校和课程负责人同意免费供全省高校共享。
课程负责人签字:吴纪饶 学校公章:
日期:2014.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