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次 |
第 11次 |
专业班级 |
|
任课教师 |
|
课题 |
运动疲劳的检查方法与评定 |
||||
课的 任务 |
1.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负荷判断疲劳程度的方法; 2.掌握列杜诺夫联合机能试验方法和疲劳程度的评定。 |
||||
重点难点
|
重点掌握运动性疲劳的几种不同判定方法,掌握列杜诺夫联合机能试验的操作方法,难点是运动后血压和心率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对身体机能的评价。 |
||||
教 学 内 容 及 组 织 教 法
教 学 内 容 及 组 织 教 法
教
学
内
容
及
组
织
教
法 |
1.复习回顾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2分钟) 衰竭学说 堵塞学说
2. 复习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 (3分钟)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保护抑制性学说 突变学说 自由基损伤学说
运动疲劳的检查方法与评定(80分钟) (The method on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ports fatigue)
一.介绍神经系统测定判断疲劳的方法(5分钟) 1.膝反射阈值 2.反应时 3.皮肤空间阈 4.闪光融合频率 5.时间再生法 二.介绍通过对心血管系统及代谢指标的测定判断疲劳的方法(10分钟) 1. 心率评定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恢复期心率和心率、血压、体位反射) 2. 代谢指标判断疲劳的方法(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清睪酮/皮质醇比值、尿蛋白.尿胆原、血乳酸、呼吸商等) 三.介绍通过生物电测定判断疲劳的方法(5分钟) 1.心电图(ECG):运动中心脏疲劳可使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T波下降或倒置,S-T段下移,可以以此来判断心脏疲劳。 2. 肌电图测定(EMG):疲劳时,肌电振幅增大,频率降低,电机械延迟(简称EMD)、延长。积分肌电(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都是反映肌电信号振幅大小的指标。肌电测试表明,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增加,IEMG逐渐加大,RMS明显增加。EMD是指从肌肉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这段时间,这个指标延长,表明神经肌肉功能下降。 3脑电图测定(EEG): 脑电图可作为判断疲劳的一项参考指标。疲劳时由于神经元抑制过程的发展,可表现为慢波成分的增加。脑电图(EEG)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一般安静状态下主要为慢波,快(D)波极少;而在运动后出现疲劳时,脑电图中D波明显增多,表明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占优势。 四. 列杜诺夫联合机能实验(60分钟) 1.实验目的(Experimental purpose):让学生掌握本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同时通过次实验了解受试者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判断心血管机能状况,预防疲劳和疾病的发生。 2.实验材料(the equipment of experiment) 血压计,双筒听诊器,节拍器、秒表、体育系学生 30秒钟20次蹲起 3.运动负荷 原地15秒钟疾跑
3分钟(女子2分钟)原地慢跑
4.实验步骤(Experimental procedure) (1)测定安静时脉搏、血压值。 (2)测定30秒钟20次蹲起负荷后即刻、1、2、3分钟前10秒钟脉搏和后50秒钟血压值。 (3)测定原地15秒钟疾跑负荷后即刻、1、2、3、4分钟前10秒钟脉搏和后50秒钟血压值。 (4)测定3分钟(女子2分钟)原地慢跑负荷后即刻1、2、3、4、5分钟前10秒钟脉搏和后50秒钟血压值。 5.实验结果评定类型(Evaluation type) (1)正常反应:脉搏和收缩压增加70%, 舒张压适当下降,3~5分钟内恢复负荷前水平。 (2)紧张性增高反应: 收缩压大于180mmHg,舒张压下降20mmHg, 脉搏上升100%, 恢复时间延长。 (3)紧张性不全反应: 舒张压下降或出现“无休止音” 现象,收缩压不高,脉搏上升100%,恢复时间延长。 (4)梯形反应:收缩压第1、2、3分钟持续上升,舒张压变化不大,脉搏上升100%,恢复时间延长。 (5)无力性反应:脉搏增高,收缩压上升不明显,舒张压不变,恢复时间延长。
|
||||
本 课 小 结 |
(5分钟)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运动疲劳的检查方法与评定,要求学生了解不同运动负荷判断疲劳程度的方法;重点强调学生掌握列杜诺夫联合机能试验方法和疲劳程度的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