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运动与免疫
日期:2014-05-26 16:41:02  浏览量:1119

班级:  社会体育(本科)  班            人数: 

第九章   运动与免疫

教学目标:

一、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特点与功能。

二、掌握体液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三、了解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

二、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要点及教学进程

一、教学要点:

(一)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三)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五)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二、教学进程:

(一)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本专题内容纲要和学习重点。并对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进行概括性说明。

(二)采用讲解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结合多媒体图片、图表等利用3学时对肥胖及其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测量方法等进行系统讲解与分析。

(三)对本专题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含重点)。

(四)布置复习思考题,给出参考书目。

教学措施与手段:

1教师讲授为主,并密切联系体育实践并与学生互动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一、免疫的概念及发展

(一)免疫的概念

目前,对免疫功能最基本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下列三点:

(1)免疫应答不一定必然由病原因子所引起;

(2)免疫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抗感染;

(3)免疫应答的后果并不一定对机体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

(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的,即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因受到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称为获得性免疫。因这种免疫一般针对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人们一般概念中的免疫,均指特异性免疫。

(三)抗原与抗体

1、抗原

抗原即抵抗的原因。在一般人心目中,指的是细菌、病毒、微生物等病原体。但用专业术语解释,抗原一词,原指能就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

2、抗体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二、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

2、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

(二)黏膜免疫系统(MIS

MIS有如下特点:

1、MIS能分泌一类黏膜相关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在黏膜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的抗体就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2、MIS具有黏膜定向的细胞运输系统。

3、MIS内有一类能下调全身免疫应答的效应T细胞。

4、口服抗原较之其它途径更易诱导T细胞耐受。

(三)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四)免疫细胞

(五)免疫分子

三、免疫反应

(一)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参见图11-1

 1、感应阶段    2、增殖和分化阶段    3、效应阶段

(二)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参见图11-2

1、感应阶段

2、增殖和分化阶段

3、激活的Tc细胞发挥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作用。

 

第二节  “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

一、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

“流动脑”的概念、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二、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

将免疫系统称为“流动脑”系Blalock 1985年所提出。他认为,机体具有两个大脑:一个是固定于颅腔中的固定脑,即大脑,另一个则为遍布全身、随血液循环不断“流动”的大脑,即免疫系统。

(一)固定脑

    固定脑能利用各种感官和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识别并感受体内外各种感知性刺激,并通过兴奋的传递和神经递质的介导使效应器发生相应反应。

(二)“流动脑”

即免疫系统。它能识别、感知体内外各种非感知性刺激并做出有效应答。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一)基本概念

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在受神经、内分泌系统支配的同时,反过来也可通过自身释放的信息物质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共同维持机体的自稳态。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构成的基础

1、存在共同的信息物质

2、存在共同的交汇点——这是三大系统间交叉影响的基础

(三)运动时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整合调节作用

 

第三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适中运动与感染能力

大量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经常从事适中运动比静坐工作者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明显降低。

NiemanDC等人1996年和1998年所进行的3个随机研究表明,每日进行活动者会减少患病的天数。在他们的研究中,活动组的妇女每天快走35~45分钟,每周快走5天,在冬季/春季或秋季走12~15周。同时,对照组不做任何体育活动。报告的结果非常一致:活动者患感冒的天数只占到对照组的一半左右。

还有研究表明,适中运动期间,免疫系统会发生数种有益的变化: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激素和亲炎性、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适中运动中并未见升高。

总体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每日进行适中运动,可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二)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许多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已经证实,长期大强度运动后免疫机能有强烈的负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伤。

2、主要免疫球蛋白IgA、IgG以及重要补体C3和C4含量降低。

3、运动后血浆儿茶酚胺和可的松浓度明显升高,并由此导致细胞数量减少以及活性降低等免疫机能的负面影响。

4、鼻腔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降低,以及血液粒细胞氧化活性降低。

5、NK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丝裂原诱发的淋巴细胞增殖作用降低。

6、延迟性过敏反应降低。

7、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运动训练会导致肌肉细胞受损,并继发释放出亲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

8、在离体发生的对丝裂原和内毒素的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细胞因子减少;表明大负荷运动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

9、鼻腔和唾液的IgA浓度下降,鼻腔黏液清除作用降低。这表明上呼吸道清除外部病原体的能力受损。

10、MHC-II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降低。表明大负荷运动后降低巨噬细胞对于MHC-II的表达,从而负性的影响着向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过程。

上述结果表明,大强度运动训练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免疫受抑制现象,对免疫机能有明显的负性影响。

 

第四节  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一、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一)流行病学的调研结果

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和教练员一般都有这种感觉:过度训练会降低身体对上呼吸道感染病的抵抗力。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般都支持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以及参加过竞技性耐力比赛后1~2周期间,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

(二)实验研究的证据

大量的动物和人体实验结果表明,剧烈运动会降低免疫机能。若长期进行此种运动,免疫机能会逐渐降低,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免疫抑制现象。表现在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降低,分泌型IgA明显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受到影响,对内毒素的免疫反应降低等。

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

(一)神经系统的影响

研究已经证实,交感神经兴奋一般引起抑制免疫效应,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一般引起免疫增强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故免疫机能降低。

(二)生物信息物的影响  运动中总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

(三)血糖水平的影响 

1、通过加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活动间接加强免疫抑制;

2、淋巴细胞不足而造成免疫机能降低。

(四)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现有研究已经揭示,急性运动中,由于机体的代谢水平明显加强,伴之生成的氧自由基也会显著上升,上升幅度因运动强度、运动负荷、持续时间而不同。而且这种升高现象在运动后仍然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五)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

研究已经表明,在从事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大且经常进行的耐力性运动中,血浆谷氨酰胺水平会发生显著降低。研究还发现过度训练运动员其谷氨酰胺水平下降更明显。

(六)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应激过程中,免疫抑素升高,故对机体免疫机能有抑制作用。

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一)保护安全;(二)保证训练后的恢复;(三)训练过度的信号

 

第五节  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国际上主要应用营养补充进行免疫调理,在我国,除了利用营养措施外,尚利用我国独具的中医中药优势,进行免疫调理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营养调理

1、糖的补充:这是国内外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免疫调理手段。应该注意训练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补糖。

2、谷氨酰胺的补充:主要应用药物制剂,多在运动后补充。

3、抗氧化物的补充:服用抗氧化物用来对抗自由基。

4、微量元素的补充

二、中医调理

三、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

1、将训练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

2、注意选择运动员寝室的色彩和音乐

3、注意运动员营养的合理摄入

4、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

5、降低体重的速度不宜太快

6、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7、患病期间注意减量甚至停训。

 

 

 

 

小结:

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2、“流动脑”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概念的产生,提高了人们对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3、免疫反应包括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以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本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

2、简述适中运动对免疫机能的主要影响。

3、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机理。

课后作业:查阅文献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调理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课后记载

 

 

 

 

 

 

 

 

 

 

 

 

 

 

 

 

 

 

 

 

 

 

 

 
点击数:1119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