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点:速度和无氧耐力的生理机制。
一、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其形式可
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三种。
(一)决定速度快慢的生理学基础
1、反应速度
(1)反应时:主要决定于反应弧所需要的时间。
(2)调节功能: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2、动作速度
(1)骨骼肌特点: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动作速度也较高。
(2)调节功能: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3、位移速度
(1)骨骼肌特点: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位移速度也较高。
(2)身体的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协调放松的能力。
(3)能量供应:磷酸原和无氧酵解供能系统好的人速度素质也较高。
(4)调节功能: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1、提高调节功能及身体的关节活动幅度。
2、增大快肌的肥大及肌肉协调放松的能力。
3、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
二、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
能力,又称无氧能力。
(一)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1、能量供应:乳酸供能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无氧耐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肌糖原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的高低)。
2、乳酸缓冲能力:机体对乳酸的缓冲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无氧耐力
的能力水平。
3、机体对血液酸化的耐受力:机体耐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无氧耐
力的能力。
(二)发展无氧耐力的方法
一般采用最大乳酸训练和增强机体耐乳酸能力相结合的训练
手段来提高无氧耐力。
1、最大乳酸训练:通常采用间歇训练法:强度大于90%VO2max;时
间不低于30秒(一般为1—2min),中间间歇时间为运动时间的
2—3倍(血乳酸值在12—20mmol/L是最大无氧代谢训练的敏感
区)。
2、机体耐乳酸能力的训练:通常采用重复训练法:可采用1—1.5min
的运动,4—5min的休息,多次重复训练来提高机体对乳酸的忍
耐能力(血乳酸值在12mmol/L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