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点:1、肌肉力量的概念以及分类以及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机制。
2、罗伯特.沃德的力量训练的方法。
一、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一)概念
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
敏及柔韧性等机能的能力。
2、肌肉力量:指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注:力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内因,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挥水平。
(二)分类
1、力量产生的两个因素
(1)张力:分为肌张力(收缩产生)和弹性力(非收缩产生)。
(2)长度:依据长度变化的时间长短分为收缩速度和收缩耐力。
2、依据收缩形式分为:静力性力量(等长收缩)和动力性力量(缩短
收缩)。
3、依据身体某一部分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4、依据其功能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等。
(三)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因素
主要有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大类,此外还受年龄、性别、激
素和训练等非生理因素的影响。
1、肌源性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肌肉生理横断面积;②
肌纤维类型;③ 肌肉初长度;④ 关节运动角度。
2、神经源性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以及运动中枢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二、肌肉力量的训练
(一)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1、超负荷原则 :不是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超过平时已适
应的负荷,是力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2、专门化原则:依据肌肉不同代谢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产生
特定反应,是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
3、安排练习原则
(1)练习顺序:肌肉练习要先大后小以及注意身体的全面性。
(2)训练节奏:下次训练在上次训练的超量恢复高峰阶段进行效果最
佳(一次训练效果只能保持30周)。
(二)训练的常用方法
1、等长练习:又称静力性练习法。
2、等张练习:又称动力性练习法。
3、等速练习:又称等动性练习。
4、超等长练习:是一种离心收缩后马上向心收缩的练习方法。
(三)PIRTS方案(罗伯特.沃德)
1、P: RM(表示负重最高的重复次数)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5RM以内的负荷:可使肌肉增粗,力量和速度均得到发展,耐力增长不明显,适应于举重、投掷项目。
6—10RM的负荷:使肌肉粗大,力量和速度均得到发展,耐力增
长不明显,适应于短跑、跳跃项目。
11-15RM的负荷:肌肉增粗不明显,但力量增加,速度和耐力也
得到提高,适应于400m、800m。
16RM以上的负荷:肌肉不会明显增粗,但力量增加、速度得到有
效改善,主要是耐力得到发展,适应于中、长跑项目。
2、 I: 每两组间的间隔:一般以肌肉完全恢复为度。
3、R: 每组的重复次数:以RM的最高次数为准,如要分三个层次,
可按最高次数的1/2、3/4、1来分配。
三、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一)最大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1、等长肌力:常见的测量手段有握力计、背力计等。
2、等张肌力:常见的检测形式有蹬腿、屈臂、负重蹲起等。
3、等速肌力:不易做到,目前还不能普及。
(二)肌肉能力的检测与评价
1、等长肌肉耐力:常见的检测形式是以一定负荷所能坚持的时间长
短来表示,如悬重、倒立等。
2、等张肌肉耐力:常见的测量手段是以1RM的70%重量重复完成规
定的动作次数多少来评价,也可用俯卧撑、仰卧起坐、单杠引体
向上测评不同部位的肌肉耐力。
3、等速肌肉耐力:要求高,需专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