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教学要点 > 第一章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日期:2014-05-28 15:48:30  浏览量:1941

重  点:1、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代谢。
            2
、体育运动与三种供能系统间的关系。

一、基础常识

  1、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本特征,包括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两方面。

  2、能量代谢:在人体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伴

     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3、ATP(三磷酸腺苷或称腺苷三磷酸)是细胞内能量的获得、转换、

     储存和利用等环节的关系纽带;在分解代谢时,动物细胞主要在线

     粒体获取转换的能源物质ATP,ATP是一种既是能量受体又是能量

     供体的物质。

 

二、ATP的分解释能与生成和稳态

  1、ATP的分解释能  反应式:ATP ≒ ADP + Pi + E(能量) 

  2、ATP的生成和稳态   ATP的代谢水解产物ADP、AMP、Pi是再合成

     ATP的效应剂,首先是CP(PCr)(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

     至ADP合成ATP,其次是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合成ATP,一

     旦细胞中的ATP合成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机体会迅速出现疲

     劳状态。能量反应方式如下:

CP(PCr) + ADP ≒ C(肌酸)+ ATP
  
糖在无氧条件下 + ADP + Pi 乳酸 + ATP
   糖或脂肪在有氧条件下 + O2 + ADP + Pi CO2 + H2O + ATP

 

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1、糖: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糖,1g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可释

     放约4kcal;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主要有血糖、肌糖原和肝糖原三种,

     其来源一是食物供给,二是体内的糖异生。

 2、脂肪:脂肪是细胞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可

     释放约9.5kcal

 3、蛋白质:1g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大约释放4.3kcal的热量。

     注: 1kcal=4.184 kJ;1KJ=0.239Kcal

 

四、能量代谢

(一)基础代谢

 1、概念:

    基础代谢(BMR):是指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20℃左右的环

    境温度等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率。

2、计算方法 
  
基础代谢BMR
(KJ)=体表面积BSA(㎡)×基础代谢率BMR   
                                         (KJ·㎡ -1·h-1)×24(h)

我国体表面积(㎡)=0.00607×身高(cm)+0.0127×体重(kg)              

                                           -0.0698

      国际通用公式(㎡)=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 

                                          -0.1529

         我国正常人的BMR平均值如下:(单位:KJ·㎡ -1·h-1) 

   年   龄 :    11-15     16-17     18-19      20-30    31-40      41-50       50以上

   男   性 :    195.5   193.4   166.2   157.8   158.7   154.1    149.1

   女   性 :    172.5   181.7   154.1   146.4   142.4   142.4    138.6

 

 

(二)人体的总能量代谢

  1、概念

(1氧热价: 营养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L的氧所产生的热量,称该物

     质的氧热价。

(2呼吸商(RQ):把机体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量的比

     值称为呼吸商。即:RQ = CO2÷O2

2、计算方法 
      
第一步:先算呼吸商 → 查表 → 得出氧热价
      
第二步:用耗氧量×氧热价=产热量
3、三种能源物质的参数比较

能源物质        氧热价(KJ·L -1 )   呼吸商     

        糖                20.9                           1.00     

        脂  肪            19.7                            0.71     

        蛋白质            18.8                           0.80

(三)运动时的能耗量

  计算方法

公式一:

能耗量(E)=相对代谢率(RMR)+1.2×基础代谢率(BMR)  

                          ×体表面积(BSA)÷60×T(min)     单位:kcal

注:相对代谢率(RMR)=运动时净能耗量/基础代谢率   

也可用心率计算:

男:RMR=0.072×心率-5.608;  女:RMR=0.065×心率-4.932。

公式二:

能耗量(E)={〔运动强度(METs)-1×3.5×体重(kg)÷200

                         ×运动时间(min)     单位:kcal

 

五、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
(一)三大供能系统
    1
、ATP—CP
供能系统(又称磷酸原供能系统)   
                ATP在骨骼肌里的含量仅约25mmol/kg干肌,运动时ATP的浓

度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幅度,一般仅降低30—40%;CP含量约为  

         70—80mmol/kg干肌,CP分解速率快,6—8妙就能迅速耗竭。

   2、糖酵解供能系统

         运动骨骼肌对氧的需求不能满足时,就要靠糖在无氧的条件下

         酵解来提供或补充能量供给;这一供能过程的功能输出低于磷酸原

         系统,但再合成ATP的总量高于前者。由于供能的同时会产生乳

         酸,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使ATP的再合成逐渐变缓,机体将很快

         出现疲劳。

   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糖或脂肪在有氧的情况下合成ATP供能,有氧代谢的功率输出

        最低,但能提供的能量最多,因而可以长时间运动。

(二)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1
、急性运动时,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
        现,而是相互协调、整合,共同满足运动需要。

2、任何一项运动项目,有氧和无氧代谢系统都要提供一定的ATP

        只不过提供的比例不同。

(三)各项运动代谢供能的百分比(看课本149页)

 

六、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长期从事某一类运动训练或运动锻炼,会使体内对这类运动需

       求高的能源物质储备提高外,还能使其系统的能量代谢的调节能力

       和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也相应加强,其使机体内这一能量系

       统比其他能量系统更发达,那么这一系统供能占优势的人对这类运

       动也就更加适应。

 

   作 业:分析比较三种基本能量系统的特点。 

点击数:1941收藏本页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